<<本文發表於農業世界第二四一期(2003.09)>>

一、緣起

隨著時代改變,農耕技術亦有所變革,三十年來在台灣地區實行之慣行農法或單一作物專業區,因化肥的大量使用導致的土壤酸化問題,已受到社會大眾普遍的重視,政府及民間相關農業單位亟思對策改善,又農藥的超量使用,使農藥的殘存變成嚴重問題,現今國人對於無農藥及不使用化肥之有機蔬果渴望殷切,因此如何在農耕技術上尋求突破,生產高品質及物美價廉的蔬果,為現今全體國人極為重要的課題。因此,自然農法之經營與管理則成當務之急,以下介紹本人座落於臺中市近郊中興嶺(馬力埔段)以自然農耕法耕作之蔬果園地 (此園面積310坪) (註一),本園未使用農藥及化肥約七年,本人每日工作時數約二小時,現將其栽植內容及經營方式陳述於後,提供各界參考。

二、EM技術的應用

EM源自於英文Effective Microorganism,中文可譯為有益(有效)微生物,EM為日本自然農法國際研究開發中心,依據琉球大學教授比嘉照夫博士,由食品加工使用之微生物及生存於土壤中的微生物,挑選出對動植物有益無害的微生物,計有五科十屬八十餘種經特殊組合培養而成之液體物質,本園則將之運用來發酵有機物,主要有(1)製作廚餘堆肥;(2)將早餐店之殘餘豆渣製成有機堆肥。

經發酵腐熟後所製成之有機肥,長期使用於農地後,對於增強植物之抗病力及提升蔬果的品質與產量,均有滿意的成果,確實值得加以推廣。

三、自然農法生態園簡介

         由於國民所得提高,消費習慣改變後,對農業產生了改變,自民國四十年至民國八十九年,臺灣地區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由137美元增加至12,916美元,而恩格爾係數則由55.8降至20.9,顯示每人每年糧食消費支出增加緩慢,其在家計支出中之比重已顯著下降。另外,食物結構也在改變,稻米的消費量逐年減少,魚類及豆類的消費呈緩慢增加,而肉類、乳品、水果蔬菜及醣類等之消費則將持續穩定上升,糧食消費結構的改變,使得臺灣傳統的農業生產無法滿足國內消費需要,部分食物需依賴進口補充,此項消費結構的改變促使吾人發展健康蔬果之迫切性,並進而推廣新式農業栽種技術與管理(相關之經營管理及因應策略容後再行探討),以下,先就自然農法耕作方式作一簡要敘述。

         本園六年多以來係以光合成菌為主菌,乳酸菌、酵母菌、麴菌、革蘭氏陽性放線菌為共生菌(即EM)來發酵有機物以製作有機肥,歷經六年餘之試驗結果,園內土壤中有益菌已成為絕對優勢族群,因而植物的病害鮮少發生,同時蔬果之品質與產量均具一定之水準,值得農耕界加以推廣,以下就本園生態、生產特色及產銷與管理分述如下。

(一) 本園的生態(蟲害很少的主因)

        1. 初期以人工培育小型生態 : 做法係將園內水源每間距4公尺置一個塑膠水桶(容積110公升以上),桶內先裝入泥土約1尺,灌入水後即植入水生植物(如金魚草、睡蓮、水芙蓉等),桶內並放養蓋斑鬥魚及螺類,如此該塑膠水桶即為蛙類,蜻蜓的最佳繁殖場,亦為多數生物之供水站,除了對消滅病媒蚊功效顯著外,對環境絕對不會污染。

        2. 有計畫的保留草相(有別於傳統"除草務盡"之方式) : 草使表土不會直接受到日曬,暴雨時表土也不至於流失,具涵養水分以調節園內的溫度即溼度之功效,同時也是小生物的庇護所,它能提供為藥用植物,它更是稀有微量元素的回饋者,作綠肥使用其腐植酸可改良土壤,為土壤中有機質之最佳來源。(註 : 如遇連日大雨時,孔表土地力喪失應盡速補肥)

        3. 不使用農藥三年後的生態 : 首先兩棲類的樹蛙隨處可見,其他小生物如爬樹蜥蜴、臺灣蜓蜥等也比比皆是,其次來覓食與築巢的鳥類也相當多,在我們的想像中不噴灑農藥,大概所有的壞蟲都跑來我們這兒了,殊不知所謂一物剋一物,食物鏈的終究即是平衡的生態,只要不用農藥三年,當工作時即能有蛙鳴與鳥叫陪伴著,這就是人生的最高享受。

       4. 無農藥的本園 : 九十一年起即有中國蜂(野蜂)前來築巢,到目前為止已來了三窩,野蜂解決了大半蟲媒的問題,它亦是有無使用農藥的指標,假若能了解蜜蜂的習性,它確實是人類的最佳夥伴。

(二) 本園的生產特色

        原始森林很少有植物病蟲害的問題乃基於植物多樣化,因此有以蔬果同園生產之實作實驗。

        1. 園內有多樣的蔬果 : 眾人皆知不同的果樹有不同之蟲害(蔬菜亦然),假設同園內種植不同的果樹四種以上(蔬菜亦然),則因同種作物間距加大使蟲害降至最低.(瓜.果實蠅之危害.目前採套袋最為可行.註3)

  2.非當季之蔬果不要勉強生產.借助農藥調節產期.雖然經濟上有所助益.但食用後對身體不一定健康.如此可避免大量之蟲害.古人所遺留之節令與栽種建議是有其道理的.

  3.終年可生產之蔬果.(1)如地瓜葉.龍鬚菜.紅菜.藤川七.蛋茄...等蔬菜類.栽種一次即  可收成多年.僅需供給肥料整地.(2)各式水果具有多樣性.可自然調整產期.如桃子.蕃石榴.鳳梨釋迦.枇杷等具不同之產期之各式水果.  

        

四.結論

 

(一)評估與建議

  1.無毒栽培之農作物有其一定的市場.又藉由EM技術可使蔬果產量增加.量產後可平價消

    者.在產銷順暢之條件下.農友勢必樂意栽種此類無毒蔬果.無形之中提昇國人之健康.

  2.取得消費者之信任有其必要性.因此以自然農法生產之無毒蔬果產品包裝上應標示清楚

    以示負責(如耕作者.耕地等).

(二)堆肥製作流程

  1.廚餘堆肥(一分地一年約可處理六噸.註四):

  (1)絕對密封厭氣發酵之廚餘.應以正確之方法收集製作.(圖七)

  (2)液肥收集:在掩埋前(後發酵期)將滲出液收集並添加2%_5%之糖蜜發酵100天,稀釋50_100倍.

  (3)掩埋堆肥:挖掘10Χ2Χ2(尺)(長.寬.深)之溝(圖八).可掩埋約30桶

     (500公斤)之廚餘.之後將挖出的土掩蓋上方.經3個月後即可種植蔬果.

  (4)無底塑膠桶堆肥:先在地上挖出深10公分的土.之後將塑膠桶置入(圖9).此桶可倒入約10桶的廚餘(150公斤).先前挖出的土則覆蓋在最上層並加蓋.以防淋雨或蒼蠅進入產卵(此桶置於果樹旁約1~3公尺.需視果樹大小而定.)挨其腐熟後即可更換地點重作.十分方便有效.

  2.豆漿殘渣...大豆堆肥(一年約可生產四噸):大豆渣(6公斤)+糖蜜(0.5公斤)+EM菌600公克)..攪拌勻後+苦茶粕(0.5公斤)+芝麻粕(1公斤)+肉骨粉(1.5公斤)米糠(1.5公斤)...密封發酵90..180天即可使用.

 

註一:耕地一分地可以做成功.以此方法即可擴充為一甲.十甲...

註二:小型生態池有多種作法.但應因地制宜.

註三:水果套袋所花的工時.可詳做評估.作為栽種各類水果多寡之依據.

註四:若此園目前肥料所取用的廚餘資材合乎有機栽培之標準.則廚餘堆肥之製作

   方法應多加鼓勵有志農友以小面積參與實作.如能成功.則有機垃圾可變為

   黃金.更具價值.

編者註:作者服務單位依次為:

1.自然農法耕作者.

2.朝陽科技大學管理學院講師.

3.......環管系助理教授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nyihsu10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